二战南京大屠杀指挥者松井石根_案例展示_欧亚体育直播_欧亚体育app官网下载安装

二战南京大屠杀指挥者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日本陆军大将,大亚细亚主义的鼓吹者,曾任日本驻台湾军司令上海派遣军司令、华中方面军司令等职。1937年,他指挥日本突破军队的防守,攻陷上海和南京,随后开始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二战后作为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爱知镇,其父松井武国是旧名古屋武士,祖上世代为将。继承武士精神、光宗耀祖成为他日后从军的重要原因。松井石根生来身材矮小,而且体弱多病,但性格倔强,从不服输。松井石根幼年时代,日本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家里经常连武士俸禄都领不到,生活非常拮据。

  1890年,松井石根进入了由一些旧士族在东京开办的专门培养军人的成城学校。父亲送松井石根去军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用交学费,日本当时规定军校不收学费,一切费用均由国家负担,目的是选拔并为日本帝国培养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二是严格的校纪、艰苦的训练,可以培养和锻炼儿子的意志和体魄。

  1893年,松并石根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3年后进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1898年,他以学科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获得天皇赐予的银质表,被授予少尉军衔,接着以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在学校期间,除了学习军事外,他悉心研究中国问题,并学习中国文化与书法。通过学习,松井石根对中国政治、人情、经济、地理、历史等都有很深的了解,尤其精通中国的古诗文、书法,被日本军界公认为数一数二的“中国通”。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松井石根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中断学业,编入部队,随日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参加对俄军作战。首山堡一战,俄军全歼松井石根所在的中队,松井石根的大腿被枪弹洞穿,他经医治活了下来。他因在战争中表现突出而获两枚勋章,成为日俄战中的英雄。

  1906年,松井石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天皇赐予的军刀。陆军大学的毕业生一般先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服役,其后部分优秀人员被派往世界各国使馆任武官,其中大多数人都希望去欧美发达国家,去不了欧美才到亚洲等地。松井石根毕业后被分配到参谋本部中国班,但松井石根却主动要求去中国担任武官,鉴于他的坚持,参谋本部遂派他到中国任武官。

  1908年,松井石根的老朋友中国同盟会成员陈其美从日本回国,准备在上海组织发动反清暴动。两人见面,特别高兴,陈其美还把他的结拜小兄弟蒋介石介绍给松井石根。蒋介石后来去日本留学,松井石根不但充当了蒋介石的保证人,还曾让蒋介石寄宿在自己家中,二人成为好朋友。清朝被推翻后,松井石根再次到中国,任日本国驻中国上海武官。在此期间他支持孙中山所领导的反袁护法与国民革命运动,与孙中山、汪精卫、宋子文、胡汉民、何应钦、张群等革命党人有广泛接触。

  1921年,日本出兵干涉俄国革命,松井石根任海参崴派遣军情报参谋,后调任哈尔滨日军特务机关长。他四处布置间谍,网罗汉奸,勾结清朝遗老,收集情报,制造事端,挑拨中国内部矛盾。

  1925年,又被调任为参谋本部第2部(情报)部长,“得以专心从事于平生最为关注的中国问题”。

  1927年,松井石根晋升陆军中将。同年,松井石根出席了日本首相田中义-在东京召开的著名的东方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会上制定了对中国的方针政策。

  1927年,蒋介石宣布下野,跑到日本寻求帮助。经松井石根穿针引线,蒋介石拜会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并进行了会谈。日本方面建议蒋介石全面控制住扬子江以南地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全力防止势力发展,别急于北伐,蒋介石赞同日方意见。日本方面同时表示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持蒋介石集团,但希望以中国2东北作为交换条件,要求蒋介石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蒋介石亦有所动。蒋介石回到上海后召开记者招待会,精确指出:咱们不可以无视日本在“满洲”的政治与经济的权益。1928年,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松井石根获知后,曾主张严惩关东军的河本大作,以摆脱舆论给关东军造成的不利局面。8月,松并石根任日军第11师团师团长。

  1931年10月,松井石根调任参谋本部部附,协调对外事宜。同年12月至次年8月,松并石根担任日本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全权代表。会上,他对白人充当裁判、“调解”中日双方激烈争论非常不满,由此更加坚定了他“大亚细亚主义”的决心:“日华间的问题要在日华间解决;要将白人统治下的亚细亚重新变为亚细亚人的亚细亚。”松井石根回国后,立即发起成立“大亚细亚协会”,到处鼓吹“大亚细亚主义”。

  1933年3月,松井石根就任军事参议官,随后调任驻台湾军司令官,10月,晋升为陆军大将。

  1935年8月,因涉嫌军务局长永田铁山遇刺案,松井石根被迫引咎辞职,脱离现役,转入预备役。

  松井石根退出军界后,转入政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清退位皇帝溥仪登基,建立亲日傀儡政权,成立伪满洲国,但并没有正真获得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承认。为此,松井石根于1936年2月,以私人身份开始了中国华南、华中之行,宣扬他的“大亚细亚主义”,为伪满洲国进行游说。2月底,他来到两广,会见了胡汉民和桂系头面人物李宗仁、白崇禧以及陈济棠等人。此行名义上是游说这些人再次支持蒋介石,实际是游说中国各政治势力认同“满蒙”现状。松井石根发现中国所有的政治力量,不约而同地都把救国抗日作为自己的政治诉求。3月,松井石根到达南京,短暂休息后,他试图说服蒋介石承认伪满洲国的既成事实,蒋介石对此不置可否。24日,松井拜访了蒋介石,提出国民政府应承认伪满洲国,蒋介石当即断然拒绝。松井石根见蒋介石态度坚决,又说,你们不公开发表相关声明,事实上承认就行了,蒋介石同样予以否定。至此,松井石根的中国之行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打破他征服中国的野心,他蛮横地说,要教训一下中国南京政府,必须举起铁锤,给南京政府一击,让他们猛醒,让他们反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代表中央政府发表了抗日演讲,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1个多月后,即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八字桥一带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迎头回击,淞沪抗战全方面爆发。为了支援作战不利的驻上海海军陆战队,日本大本营决定组成上海派遣军前往中国。日本政府重新起用公认的“中国通”后备役将军松井石根,由他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组织会战。

  松井石根在离开东京前,要求拨给上海派遣军5个师团,出发时,又对前来送行的首相近卫文鹰和陆相杉山元等人宣称:“此番无论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9月6日,日本国内按照松井石根的要求,又增派第9、第13、第101这3个师团及台湾守备队编入上海派遣军,日军总兵力约30万。还有海军第三和第四舰队的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3艘参战,另外参加淞沪会战的日军飞机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

  此时,为了打好这一战,蒋介石把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派到新成立的第六战区当司令长官,由本人亲自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职务。中国在上海集中75万精锐大军,此外,中国空军的第2至第9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参战;中国海军第1、第2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及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艘舰艇参战。中国军队自持德国顾问指挥建立的“塞克特防线”,以逸待劳,做好了迎敌准备。

  日军参谋本部估计突破“塞克特防线个月,松井石根凭借精兵锐器只用了2天就突破了“塞克特防线”,又用两个星期突破了中国军队的最后防御中心——大场镇,强渡苏州河。日军陆、海、空结合猛烈攻击,中国军队殊死抵抗,常常是日军白天占领阵地,夜晚中国军队又将其夺回,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均死伤惨重。8月14日,年轻的中国空军首次击落多架日本战机,让日军大吃一惊。蒋介石以最高统帅的名义通令嘉奖空军,并下令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于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0日在四行仓库与敌激战4天4夜,毙敌200余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在10月28日午夜躲过日军枪弹,冒险夜渡苏州河,送了一面中华民国国旗给坚守士兵。29日清晨,这面国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上,军民的行为显示了中国军队和民众不屈不挠、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随后日军又增添兵力,日本陆军在海军舰队护送下,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的酒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并迅速推进,几天后日军形成对中国军队包围网。上海的中国守军面对被合围的危险,军心不稳,前线部队大乱,防线开始崩溃,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被歼开始自行组织撤退。11月,蒋介石无奈之下不得不下令,所有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随即陷落。

  日军大批部队经过3个月的苦战,精疲力竭,最终占领上海。中国以损失60%精锐部队的代价打破了日军3个月的狂语,显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与抗战决心。日军久战才胜,死伤惨重,民众中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毋庸置疑日本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无法在中国战场上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没办法避免的命运。

  出发前,日本大本营向松井石根下达任务:“扫荡上海附近之敌军,占领其四方要地,保护上海侨民之生命。”命令明确地将上海派遣军的作战范围限定在上海周围地区。在攻陷上海之前,大本营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为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担任司令官;同时,大本营制定了苏州一嘉兴一线的战略限制线,命令该军不能超过该限制线。如今,上海已陷,南京近在咫尺,松井石根一直叫嚣要直捣南京,当然不肯就此罢休。松井石根对大本营明确说:“吾意已决,非打下南京来给你们看看!”

  淞沪会战后,按照松井石根的命令,日军未经充分休整补充就马不停蹄地向西进击,其后勤保障严重不足。松井石根深知部队面临的困难,但他仍然指挥部队疲劳奔袭。11月20日,日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第10军发出指令:“部队为求得补给,应尽量利用现地物资。”在当时的环境下发出这样的命令,无异于指使日军进行公开抢劫。松井石根作为派遣军最高指挥官,没有制止日军各部队的胡作非为,整个部队开始大规模地掠夺强抢。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中国军队原计划撤到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一带,依托现有国防工事做持久抵抗,阻止日军继续向内地推进。但当部队进入工事后,才发现工事根本就不能用,工事质量极差,很多部分还没完工,墙上的混凝土用手可以捏碎,机枪射口大如门窗,碉堡间无交通壕连接,已修建的300多个机枪掩体有一半不能用,甚至有的部队找不到钥匙和工事图纸,进不了工事。凭借这样的工事,已无抵抗能力,部队纷纷撤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门户大开。各路日军尾随撤退的中国军队,于11月19日纷纷抵达战略限制线军不等命令,首先突破限制线,继续向前追击。松井石根不但未加制止,反而再次向大本营上报“向南京追击有利”的意见,教促大本营下令进攻南京。24日,日军大本营批准取消原限制线,又下达了向前至西无锡一湖州的新限制线。松井石根见违令成功,没有受处罚,气焰更为嚣张,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他直接命令部队再次越过限制线,同时再次向大本营提出继续作战的建议。恰在此时,日本内阁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过激烈辩论后,大本营最终决定全面对华开战。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对外发布“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任命松井石根为华中方面军司令,率第10军(含第6、第18、第114师团及国崎支队等)、上海派遣军(含第9、第11、第13、第16师团及第3师团先遣队、太谷支队等)合力围攻南京。松井石根在日记中写道:“近日予热烈之主见终获成功,不甚欣喜之至。”

  松井石根在接到大本营的命令后,立即组成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两路人马,分别沿太湖北侧,经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向南京进攻,沿太湖南侧,经嘉兴、湖州、长兴向南京进攻,而后又分为四路,从东、北、西、南几方面向南京逼近,推进速度极快。12月5日起,中日双方军队在南京外围开始激战。由于中国军队已丧失了战斗力,无力抵抗,日军于3天后突破南京外围防线,完成了对南京城的最后包围。

  12月7日,松井石根将方面军司令部从上海移至苏州。同日,他下达了《南京城攻略要领》,训令各部队:南京乃中国之首都,攻克之乃世界性事件。故须认真研究,愈益发挥日本之名誉,增强中国民众之信赖。虽为敌军,然已丧失抗战意志者及一般官民,应予以宣抚爱护,持宽容慈悲之态度。

  松井石根下令空投《劝降书》,规劝南京卫成司令唐生智说:“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日军对抵抗者虽极为峻烈而弗宽恕,然于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沫。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当即遭唐生智拒绝。

  12月上旬,日军在陆空猛烈炮火掩护下,连续攻占龙潭、汤山、江宁、淳化、板桥等南京外围阵地,逼近城。12月8日,中国守军由秣陵关阵地退守牛首山。10日,松井石根下达了向南京城发动总攻的命令,叫嚣:“降魔的利剑现在已经出鞘,发挥它的神威吧!”12日,雨花台失守,军民动摇,全城各要点相继陷落。

  日军第6师团在师团长谷寿夫率领下先后从光华门、中华门等突入城内。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电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随即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传达了蒋介石的指令,宣布放弃南京,实行突围。10多万中国守军除部分突围出去,大部分都溃散了。日军临时攻城总指挥官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亲自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密令。日军在南京城进行拽查,凡是中国青壮年老百姓额头上疑似有军帽帽箍痕迹、手上有老茧、肩上有老皮的,一律抓起来,日本军队以搜寻败兵为名在中国首都南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日军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城内国民政府、军官学校,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炸得体无完肤,“民房被烧成一片废墟,有的火势至今不减,仍在熊熊燃烧着,看不到一个居民,只有丧家犬盲目地游荡着”。南京城“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任何人目睹首都被破坏的惨状,都会感慨万分的”。

  12月17日,日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朝香宫鸠彦王中将、柳川平助中将两位军司令官及方面军和各军的幕僚骑马跟随松井石根大将入城。松井石根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带征服者的微笑,感慨万千,十分激动,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接受各部队的致敬,在军乐队演奏的《君之代》乐曲声中向飘扬在门楼上的日本国旗敬礼。全体人员屏住呼吸,三呼大元帅陛下万岁。松井石根只喊了一声“万岁”,第二声就喊不出来了。

  第二天,松井石根又主持了“慰灵祭”。在“慰灵祭”即将结束时,他突然流着泪,训斥部下说:“你们奋力苦战,使皇威增辉,然某些士兵之暴行,又使皇威一举扫地。”

  如此训斥,表明身为日军最高指挥官的松井石根对日军的暴行十分清楚,虽表面上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并未严加制止。随后,嗜杀成性的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被任命为南京地区警备司令,“维持城市治安”,大屠杀愈加惨烈。可以说,大屠杀在松井石根入城后并没有停止,而是一直持续到第二年2月中旬。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认定,在南京大屠杀中,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南京城及附近地区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万以上中国军民惨遭杀害。同时指出,这一个数字没有包括被日军烧毁的尸体,以及投入长江或被以其他方法处死的人数。而中国官方统计有30万同胞被屠杀,其中平民占四分之一以上,共有2万多名妇女被。市区的三分之一被焚毁,所有值钱的东西和物资都装进了日本人的腰包和陆军仓库。直至1年之后,南京城的状况逐渐恢复过来。

  日军占领南京后,还对中国的图书等等进行大肆掠夺。日军花费1个月时间,挑选、整理了88万册图书,每天用十几辆汽车搬运并运往日本,图书总量超过了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图书数量。同时,日军汽车直接驶入各大公司和商场,将各种货物搬运一空;进入银行和市民家庭抢掠各种财物。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世界,德国当时派驻南京的代表向其本国政府报告时,愤怒地说,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军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日军为自己竖立了耻辱的纪念碑。1个月后,日本天皇在东京接见了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和柳川平助3名攻占南京“有功”人员,赏给他们每人一对银质花瓶,以示嘉奖。但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1938年3月,日本政府召回松井石根及其部下约80人。同年7月20日,松井石根出任内阁参议官,至1940年辞职。

  1940年2月,松井石根在伊豆山烧制了一尊合十观音立像,烧制立像使用的泥土是从南京大场镇带回的红土。他给这座观音像起名为“兴亚观音”。松井石根还解释说:此像容目温和,面向南京,体现了以此功德永远怨亲平等、祈仰东亚之大光明之本意。在距观音像不远处还另建了一座观音堂,堂内祭坛正中供奉观音坐像和观音立像各一尊,观音像前的木匣内摆放着松井石根战死部下23 104人的名册,两侧还立着两个牌位,写着“支那事变日本战殁者灵位”和“支那事变中华战殁者灵位”,以此表示对中日双方战死者的祭奠。次年,松井石根任法西斯组织大日本兴亚同盟副总裁,1942年4月,日本天皇授松井石根一级金鸦勋章。1943年,任兴亚同盟总裁,继续在日本各地宣扬大亚细亚主义,为配合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积极活动。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19日,驻日盟军将甲级战犯疑犯松井石根逮捕入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松井石根进行了多次审讯,松井石根辩称自己当时不知下属的暴行,因生病又未能阻止部属施暴。法庭驳斥道:“疾病既没有阻碍他指挥军队的作战行动,又没有阻碍他在发生这类暴行时访问该市数日之久。他知道实施这类暴行的军队属于他指挥。他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管束他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无辜市民。由于他没有履行这些义务,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松井石根在法庭上竟然厚颜、若无其事地说中日战争的性质,就像一家内,当哥哥的实在没办法忍受弟弟的乱暴而打了他,是因为太爱他而促使他反省的手段。

  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判定松井石根犯有严重罪行,处以绞刑。12月23日零时,松井石根同其他死刑犯被送上绞刑架。临刑前,松井石根对传教师说:我一个人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能使当时的军人们,哪怕多一个人能进行深刻的反省,我也感觉到很高兴,好不容易这样了,我想就这样往生吧。1978年,松井石根牌位与其他甲级战犯牌位一同迁入靖国神社合祀。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销售电话:0532-88195671

移动电话:13969646500

地址:青岛黄岛区东岳中路279号

 

欧亚体育直播